克隆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癌症患者别怕ldquo补rdquo [复制链接]

1#

56岁的夏先生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需做手术治疗,但因其身体虚弱,严重营养不良,不能马上手术。医生准备给夏先生施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待身体好转后再行手术,他的子女们听说后十分焦急,找到医生说:“听说营养支持治疗会同时滋养癌细胞,加速肿瘤的生长,是这样吗?”医生对此进行了解释,夏先生心情愉快地接受了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十天后,夏先生身体明显好转,面色红润,各项体征达到正常,医生为其成功地实施了手术,并进行了四周期的全身预防性化疗。夏先生术后恢复良好,且已健康生活五年,并一直坚持正常工作。


  医院肺部肿瘤科科副主任宫立群主任医师介绍,人体内的营养代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长在人身上的癌是靠摄取人体的营养增殖生长的,即使在终末期病人难以进食时,肿瘤并不因宿主吃的少而停止生长,而是以旺盛的糖酵解形式消耗机体的骨骼肌,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据调查,肿瘤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40%~80%,由此可造成对肿瘤治疗的耐受性下降,并发症增加。有文献报道,肿瘤在治疗前半年内体重下降不足5%或超过5%时预后有明显差异,前者预后优于后者,同时证实没有体重下降或能保持体重的患者,相对有较好的预后,而体重下降的患者其生存期明显短于未出现体重下降的患者。因此,在恰当的营养支持基础上进行正规治疗,对提高肿瘤病人进行化疗、放疗的耐受性,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减轻病情,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十分重要。


  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需要在人体的深静脉置入一根细管,然后输入事先经过计算并配置好的营养制剂。它适用于不能经口或消化道摄取营养物质以及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身体营养状况的病人,如急性胰腺炎、肠瘘、克隆氏病、短肠综合症及术前营养不良等。肠外营养需要的技术条件较高,费用也略高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指的是经口摄入或经鼻空肠管、胃造瘘管或空肠造瘘管输入配置好的营养制剂,适用于能经口或消化道摄取营养物质的患者,如围手术期、呼吸衰竭、昏迷、肿瘤晚期、消化道吻合口漏的患者。肠内营养的优点是经肠道摄取营养物质,更加符合人体生理,能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的结构和功能。它的费用和技术要求也较肠外营养低。在二者的选择上,应该优先考虑肠内营养。如果消化道无法利用或期望短期内改善营养状况时可以选用肠外营养。


  肿瘤与营养的关系是一个医学界争论了多年的话题,也是许多肿瘤患者、家属,甚至一些临床医生感到很困惑的一个问题。那么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动物实验证实肠外营养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但对于人类而言却尚未获得足够的证据。实验动物模型与人类肿瘤患者有以下几点不同:①动物恶性肿瘤倍增时间为2-7天,而人类生长最快的肿瘤亦不过30天左右;②动物肿瘤负荷占其总体重的60-70%,而人类则小于体重的5%;③动物免疫遗传性变化大,几乎无肿瘤免疫活动,而人类表现出较弱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所以说,动物实验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人类,最终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另外,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要权衡利弊,抓住主要矛盾。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营养支持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通常用于围手术期及放化疗期间的重要辅助支持治疗。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有所增加。因此,在术前1-2周如能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而并不耽误手术的时间。术后继续给予营养支持,可加速病人的恢复。在放化疗期间,病人能量消耗增加,加之胃肠反应,食欲不振或剧烈恶心呕吐,体力消耗明显增加,常迫使治疗中断,如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病人的耐受能力,使治疗顺利完成。所以说,没有营养支持就没有治疗,也就更谈不上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肿瘤细胞增殖后,由静止期进入到分裂期,处于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加。因此,放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既可增加治疗的耐受性又可提高治疗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专家指导均衡饮食:


  放化疗期间、手术以后应以清淡、低脂、高蛋白等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新鲜的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鱼类、蛋类和瘦肉等。尤其在放化疗期间多吃一些有生血功能的食物,如猪肝、大枣、甲鱼、阿胶、猪血等。


  支招小菜单:蒸鸡蛋羹、清蒸鱼、甲鱼汤、果蔬沙拉、炒木耳、豆浆及各种粥类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