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213/5219745.html前不久,恒瑞医药以总计最高约2亿美元(约13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拿到了基石药业抗CTLA-4单克隆抗体CS的大中华地区权益。这已经是年我们第四次看到恒瑞医药出手创新药。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我们观察到,传统药企的创新模式,正在从自研转向引进。一向在自研能力上为人称道的恒瑞医药大举开展投资+BD,正与我们观察到的趋势一致。
PD-1/PD-L1单抗和生物类似药在上一波传统药企转型创新中,成为了各家药企的第一落脚点。然而创新的脚步从来都不会停滞,在上一轮创新投入逐渐迈入红利期的同时,新一轮下注早已开始。这次的重心,落到了ADC(抗体偶联药物)。
就在这个阶段,许久未闻消息的特瑞思药业再次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年6月,珍宝岛药业宣布出资4亿元投资特瑞思进军生物药领域。这一融资事件不仅代表了珍宝岛正式进军生物药领域,也宣告了特瑞思药业回归ADC赛道的竞争行列。
在这过去的三年中,ADC赛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传统药企大举布局创新,在当下的医疗创新环境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传统药企布局的思路,投资+BD成主流
在过去几年医药产业发生的变革中,医药产业的观察者们经常用“传统药企”和“创新药企”来区分成熟产品的供应商,和创新产品的研发者。国家政策也对这两种定位鲜明的角色给出了截然不同的政策环境。传统药企在一系列的药价控制政策下,不得不接受被持续削薄的产品利润;而创新药企则在审评审批加速中享受着政策的红利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传统医药企业通过自研、投资、并购、管线交易等不同渠道,将创新产品收入自己的版图之中。一些在早期布局创新的传统医药企业,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在产品推广上对刚刚进入商业化阶段的创新药企实现了降维打击。“传统药企转型”这个从集采宣布之日起就开始讨论的话题,似乎如今已经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传统药企布局创新的方式很多,大的方向上可以分为自研和引进;引进模式中又可以分为投资、并购和管线交易,其中有时还会交叉。
在国内创新药产业发展之初,有很多传统药企通过自研的方式开展创新。
但是新的趋势表现出,以往布局自研的传统药企,也开始在投资+BD上发力。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恒瑞医药。恒瑞医药的研发能力一直为人称道,其自研的阿帕替尼、卡瑞利珠单抗等皆是传统药企自研药品的典范。但是创新产品的增长跟不上集采开展的速度,恒瑞医药年Q3业绩的下滑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看到了恒瑞医药年开始大举引进管线。在一年的时间内恒瑞医药和璎黎药业、万春医药、天广实、基石药业四家创新药企达成了合作,为自己的管线补上了三款Ⅲ期临床阶段的药物和一款CTLA-4单抗。
及时转型投资+BD,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反映到恒瑞医药的财务表现上,但是却补充了恒瑞医药在成熟产品和创新产品过渡期中的动力来源。
类似的例子还有齐鲁制药和天士力。齐鲁制药也在-年大举收购管线。只不过与恒瑞医药不同的是,齐鲁制药选择了从国外引进药物管线,接连拿到了SesenBio的膀胱癌新药Vicineum、QuantumGenomics的高血压新药Firibastat和CendTherapeutics的新型抗癌药物CEND-1。
已经有自研产品普佑克的天士力生物同样也开始引进管线。年5月,天士力生物从TakaraBioInc.以首付款万美元,后续里程碑付款共计万美元引进了溶瘤病毒产品C-REV。
珍宝岛在生物药上的创新布局,很早就确定了合作+引进的模式。珍宝岛药业董事长方同华告诉我们,珍宝岛从年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