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氏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乌司奴单抗治疗克罗恩病,苏大附一院IBD [复制链接]

1#

谢忱庞雪芹朱兰香

医院消化内科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与环境、遗传及肠道微生态等多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肠道异常免疫失衡有关。

乌司奴单抗是全球首个全人源“双靶向”拮抗白细胞介素(IL)-12和IL-23的单克隆抗体,通过抑制IL-12/23的共同亚基p40,阻断IL-12/23在炎症通路中的作用,从而抑制IBD的早期及慢性炎症反应[1]。

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乌司奴单抗用于传统治疗或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应答不足、失应答或无法耐受的成年中重度活动性CD患者的治疗。年5月,乌司奴单抗正式在中国上市、用于临床。

医院IBD团队作为国内最早使用乌司奴单抗的中心之一,截至年7月共使用乌司奴单抗治疗中重症CD14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本中心患者乌司奴单抗使用经验和体会与同道们分享。

一、基线特征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

数值

比例

性别

9

64.29%

5

35.71%

年龄

A1(16岁)

0

0

A2(17-40岁)

11

78.57%

A3(40岁)

3

21.43%

发病部位

L1(末端回肠)

5

35.71%

L2(结肠)

1

7.14%

L3(回结肠)

7

50%

L1(末端回肠)+L4(上消化道)

1

7.14%

疾病类型

B1(非狭窄非穿透)

6

42.86%

B2(狭窄型)

6

42.86%

B3(穿透型)

1

7.14%

B2(狭窄型)+B3(穿透型)

1

7.14%

P(肛周病变)

2

14.29%

疾病活动度

中度(CDAI:~)

11

78.57%

重度(CDAI)

3

21.43%

一线治疗

总数

8

57.14%

B2(狭窄型)/一线治疗

4/8

50%

二线治疗

总数

6

42.86%

B2(狭窄型)/二线治疗

3/6

50%

其他合并症

T-spot(+)

2

14.29%

肿瘤

(甲状腺肿瘤术后、胸腺瘤、乳腺肿块)

3

21.43%

二、诱导期疗效(截止至年7月)

本中心共11例CD患者至少使用乌司奴单抗治疗8周,8周的临床应答率(CDAI-70)为90.91%(10/11),其中一线8周的临床应答率(CDAI-70)为85.71%(6/7),其中二线8周的临床应答率(CDAI-70)为%(4/4)。

狭窄型患者,8周的临床应答率(CDAI-70)为71.43%(5/7),其中一线为%(4/4),其中二线为33.33%(1/3)。

三、黏膜愈合

图1乌司奴单抗治疗3次后黏膜愈合情况

图1为一名CD(A2L3B1p)患者,经乌司奴单抗第0周mg静脉诱导,第8周及20周皮下90mg注射后内镜下评分(SES-CD)由25分降至4分。

四、肛瘘愈合

图2乌司奴单抗治疗2次后肛瘘愈合情况(肛周MRI)

图2为一名CD(A2L3B1p)患者,经第0周mg静脉诱导及第8周90mg皮下注射后瘘管完全消失,随后每间隔12周90mg皮下注射,此患者第4次乌司奴单抗治疗前(32周)出现肛瘘复发,考虑CD合并肛周病变生物制剂治疗可能需要更高的血药浓度,故行肛瘘切除术后将乌司奴单抗治疗周期缩短至每8周1次,目前患者状况稳定,后续疗效继续随访中。

五、治疗体会

目前乌司奴单抗上市时间短,本中心尚没有足够数量的小肠镜复查。

从现有的治疗经验看,乌司奴单抗起效迅速,本中心无论一线还是二线治疗,乌司奴单抗8周诱导临床应答率均较高,这提示乌司奴单抗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以及对抗-TNF制剂治疗失败的CD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

乌司奴单抗治疗肛瘘有效。本中心的2例肛瘘患者均在乌司奴单抗治疗2次后实现肛瘘瘘管的闭合。但其中1例患者在第4次乌司奴单抗(间隔12周)治疗前出现了肛瘘的复发。造成肛瘘复发的原因可能有:(1)与肛瘘的类型可能相关。患者的肛瘘为高位复杂性肛瘘,此类型肛瘘术后复发率为50%,再次手术的失败率仍有10%。(2)与药物浓度可能相关。近年有研究认为英夫利西单抗(IFX)浓度和pfCD疗效有关,提高IFX浓度可促进pfCD愈合。乌司奴单抗治疗CD合并肛瘘,可能也需要更高的血药浓度。

本中心的数据显示:狭窄型患者的8周临床应答率(CDAI-70)为71.43%(5/7),其中一线治疗的狭窄型患者的应答率为%(4/4),这提示乌司奴单抗对狭窄型病变可能有效。但目前狭窄型的病例中,尚未进行小肠镜的复查。

本中心纳入了2例T-spot阳性的患者,基于的证据是:使用异烟肼治疗的银屑病患者在使用乌司奴单抗后未出现结核激活现象[2]。

本中心纳入了3例既往肿瘤的患者,基于的证据是:(1)乌司奴单抗的安全性[3];(2)年发表的一篇综述提到在既往有恶性肿瘤的IBD患者中,可考虑乌司奴单抗[4]。

本中心纳入的患者年龄分布在21~44岁之间,这部分的患者正处于学习、事业的上升期,乌司奴单抗用药的便捷性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回归生活。

六、总结

乌司奴单抗作为一种全新机制的生物制剂,同时具备了快速起效改善症状,长期维持缓解,高安全性与高便捷性等特点,为医生和患者在与炎症性肠病抗争的道路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希望乌司奴单抗能够早日进入国家医保,惠及更多的患者。

病例提供医生

谢忱

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

病例导师

庞雪芹

博士学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消化内科工作十余年,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研究,擅长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与治疗,常规开展消化内镜技术(胃肠镜检查、小肠镜检查、EMR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及操作经验。年曾赴加拿大UniversityofSaskatchewan肿瘤中心访问学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大学青年教师基金各一项,并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医学论著多篇,曾获江苏省医学科技一等奖。

朱兰香

苏大附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全国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江苏省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

江苏省门脉高压学组委员

苏州市微循环学会门脉高压学组委员

苏州市出血止血联盟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IBD学组常委

医院学会营养学组委员

中国IBD联盟委员

医院IBD-MDT团队介绍

医院消化内科为肠道疾病患者提供小肠镜、胶囊内镜、肠镜等重要诊疗手段以及用药治疗规划。目前我科每年完成约例小肠镜,开展小肠疾病(如:克罗恩病、小肠肿瘤等)的早期诊断和小肠镜下的治疗(如小肠多发息肉的内镜下摘除、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止血、小肠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术等)。苏大附一院IBD-MDT团队于年由苏大附一院*委书记陈卫昌牵头并成立,包含消化内科、普通外科、病理科、影像科、以及营养科。IBD-MDT门诊的开设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就诊效率,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诊疗意见。此外,为了普及IBD相关知识,提高IB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年苏大附一院消化科建立了IBD信息支持平台并持续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相关信息支持。

苏大附一院IBD-MDT病例讨论中

信息支持平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